洪秋伶

壹、 緒論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企業的核心資產已由傳統的土地、廠房、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擴大到智慧財產權、品牌、顧客關係、服務等無形資產。依據國際會計準則第38 號(IAS38),無形資產係指無實體形式之非貨幣性資產,且無形資產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具有可辨認性、可被企業控制以及具有未來經濟效益[1]。無形資產的價值已逐漸被認定為評估企業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智慧財產權更被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專利已然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智慧資產之一,更成為衡量企業研發成果與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隨著企業對於專利的重視以及企業併購等商業活動產生,專利鑑價報告的需求也隨之興起。專利鑑價的用意在於,經由專業鑑價人員評斷專利價值,並藉由第三者的客觀立場提供雙方一個比較合理的專利價值評斷標準,以此作為雙方談判的基準與最佳參考依據[2]

   目前專利鑑價方法有成本法、市場法與收益法。成本法是以專利之取得成本或自行建構之成本視為專利的價值為考量,缺點為無形資產之成本不等於價值。市場法是在市場中,尋找相同或相似標的專利,以此移轉價格為基準,對標的專利進行評價。通常此種技術交易市場的資訊不透明且難以取得,實用性不高。收益法係以未來預期收益為計算基礎後,再折算成現值,相較於成本法與市場法,收益法比較能反應出專利權之實質價值。

   以往的研究已針對專利鑑價發展出許多的衡量指標及評價方式,然而其在評價專利價值方面,主要根據專利技術的歷史財務報表和預期收益資料計算出專利價值,極少探討專利品質的高低導致價值面折價的風險。有鑑於此,本文主要探討專利價值各構面中用於評估專利品質的專利評價因子,其研究議題如下:

  1. 定義專利價值的各個構面
  2. 建構專利價值的各種構面之評價因子
  3. 說明評價因子對專利價值的影響

 

貳、 文獻探討

   劉江彬,張孟元(2001)將技術價值分為三個構面:商業價值、技術價值、以及智財權應用價值。其中商業價值係由市場結構與規模、市場預期遠景與接受度、市場擴散能力與促銷三項結構指標組成。技術價值,由技術競爭與創新能力、技術支援能力與風險、技術應用程度及基礎科學能力等結構指標組成。智財權應用價值,以產權策略、產品信用及有利條款、交互授權條件等結構指標組成。[3]

   Sam Khoury, Joe Daniele, Paul Germeraad(2001)將技術價值的影響因素整理成六個構面,法律構面,技術構面,市場構面,授權範圍構面,互補資產構面,以及風險構面。[4]

   劉江彬、張孟元(2005)將無形資產的價值分為三個構面:技術政策與法制基礎構面、知識與技術構面、以及商業環境與外部因素構面。影響的因子整理如下表[5]

技術政策與法制基礎構面

知識與技術構面

商業環境與外部因素構面

產權與授權條件因素

技術創新能力

商業強度與外部資源

稅制

技術支援能力

產業競爭能力

交互授權因素

技術專屬性與類別

產品定位及內部資源

輿論與訴訟

技術風險

客戶與專業關係強度

信用與保護責任

技術實用性

市場掌握能力

 

產品管理與提昇能力

市場區隔與保護能力

 

 

市場敏感度與週期性

 

 

產品競爭位勢

  

   阮明淑、梁峻齊(2009)整理CHI Rearch公司專利指標如下表[6]

 

參、 評價因子對專利價值的影響

   本文經探討各文獻資料後,認為專利價值應體現在四個構面:法律狀態、技術強度、市場狀態、以及潛在商品化能力。並將各個構面所參考的專利評價因子詳述如後。

 

3.1法律狀態

   本文認為在法律狀態構面上,用於評估專利品質的專利評價因子包括前案存在率、侵權比對的難易程度、殘餘專利有效期、專利家族規模、專利範圍大小、以及被爭議次數。並將各個專利評價因子的定義、用途與意義整理如下表。

專利評價因子

定義

用途與意義

前案存在率

直接相關的前案數量除以相同技術分類之前案總數。

比率越低,代表前案存在率愈低,專利被無效的可能性越低,且實施時需要獲得他人授權的機率越低。

侵權比對的難易程度

檢視各獨立項的技術特徵

侵權比對難度低,代表專利權的實施較容易。

殘餘專利有效期

專利鑑價時點至專利到期日之期間長度

殘餘專利權年限的專利權能受到保護及實施的價值越高。

專利家族規模

計算主張相同優先權的案件數量

專利家族的數量反應發明的保護完整度。

專利範圍大小

分析獨立項的技術特徵

專利範圍的越大,代表迴避設計的難度越高。

被爭議次數

涉及舉發、訴訟的次數

次數越多,代表專利的重要性較高。

   將各個專利評價因子對專利價值的影響進一步說明如下:

      (1)前案存在率:前案數量可以評估一件專利被無效的可能性和受前案限制的程度。當前案的數量越多時,則此專利被無效以及實施時需要獲得在先專利授權的可能性越高,專利的價值就會越低。為排除技術領域不同所造成的評比差異,以該技術領域的案件數量作為分母,前案數量作為分子,得到一個前案存在率。為方便評估,這裡所述之「前案」一詞僅指專利案,包括核准案及公開案,即在待鑑定專利的專利申請日以前(有優先權的,指優先權日)所公開的專利案件,不涵蓋期刊文獻及其他書面公開資料,以減少人為檢索的差異。前案存在率越低,代表該技術類別下前案的數量越少,專利被無效的可能性越低,且實施時需要獲得他人授權的機率也越低,專利價值較高。

      (2) 侵權比對的難易程度:此指標係用於評估標的專利保護該發明的強度。判斷侵權比對的難易程度取決於一件專利的權利範圍,是否容易發現和判斷侵權行為的發生,以及是否容易取證。侵權比對的難度越低,代表專利權的實施較為容易。

      (3)殘餘專利有效期:有效期的計算是指標的專利自鑑價日起算還有多長時間的保護期。殘餘專利權年限越長,專利價值越高。

      (4)專利家族規模:此指標為確認針對同一發明技術申請的專利數量,代表專利技術受保護的完整度。專利家族可用是否主張同一優先權做判斷。專利家族的數量越多,專利價值越高。

      (5)專利範圍大小:此指標係用於評估專利是否容易被第三者進行迴避設計,專利範圍小容易被迴避設計,則專利能夠實施的範圍和對象相對較為限縮,專利價值低。專利範圍的判斷應該是最難以被客觀量化的一個因素,為求公正,可考慮僅由各獨立項中技術特徵的限制條件數量和用語的上下位來做判斷。

      (6)被爭議次數:在此所述的被爭議次數係指被第三者舉發、被請求確認無效之訴、以及被用於侵權訴訟之中的次數。若被爭議次數越高,通常代表專利的重要性越高,價值也越高。

 

3.2技術強度

   本文認為在技術強度構面上,用於評估專利品質的專利評價因子包括與替代技術的競爭性、解決既有問題的完整度、技術成熟度、適用範圍、以及被引證次數。並將各個專利評價因子的定義、用途與意義整理如下表。

專利評價因子

定義

用途與意義

與替代技術的競爭性

解決相同技術問題,但是使用不同手段,而達到相同效果的技術,視為替代技術

用於判斷標的專利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解決既有問題的完整度

評估實施標的專利的獨立性

若實施時不需要依賴其他技術,則專利價值高

技術成熟度

以專利權人數和專利申請量繪製成的圖形來判斷技術熟度

技術的成熟度與在市場的應用程度與技術的重要性有關

適用範圍

專利技術能適用的領域範圍

能應用的領域越廣,則專利能被實施的市場價值越高

被引證次數

被申請在後的專利引證的次數

被引證的次數越多,表示對該特定產業的重要性越高,可能為關鍵型專利

  

   將各個專利評價因子對專利價值的影響進一步說明如下:

(1)與替代技術的競爭性:替代技術是指以鑑價日為時點,解決與標的專利相同或類似問題,使用不同手段,而能夠達到相同效果的技術,可用於判斷標的專利在市場上競爭的優勢地位。若替代技術多,則專利價值相對較低。

(2)解決既有問題的完整度:此指標在於評估專利技術所能解決問題的程度,亦即考量該技術依賴其他技術的依存度。專利技術解決既有問題的完整度越大,則專利價值越高。

(3)技術成熟度:技術成熟度代表的是於鑑價期間,在公開市場中技術的發展程度。常見的判斷方式為先檢索出歷年專利數量,以專利數為縱軸,專利權人數為橫軸,作出一個生命周期圖的曲線,一般可分為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夕陽期和衰退期五個階段。衰退期的專利技術已瀕臨淘汰,專利價值為最低。萌芽期因為技術剛在起步,商品化的失敗風險最高,專利價值次低。專利價值在成熟期為最高,因為專利技術已能完全體現在市場之中,且最容易被應用。發展期和夕陽期的專利價值則介於成熟期和萌芽期之間。

(4)適用範圍:此指標是判斷一個專利技術可以應用的產業範圍多寡。

(5)被引證次數:此指標為計算專利被後申請的專利引證的次數果被引證的次數越多,則代表標的專利在該技術領域為基礎專利,專利價值越高。

 

3.3市場狀態

   本文認為在市場狀態構面上,用於評估專利品質的專利評價因子包括市場規模、產業成熟度、法令限制或檢驗要求的難易度、行銷推廣的困難度、以及移轉他人實施/授權的難易度。並將各個專利評價因子的定義、用途與意義整理如下表。

專利評價因子

定義

用途與意義

產業成熟度

評估標的專利所對應的產業其成熟程度

產業越成熟,其風險越低,專利價值更高

市場規模

標的專利技術領域的市場產值(當年度或前一年度)

市場產值越高,代表專利技術的需求程度越高,所隱含的價值越高

法令限制或檢驗要求的難易度

評估標的專利所屬市場在法令及檢驗上的限制程度

法令限制與檢驗規定越少,則實施專利的可能性越高

行銷推廣的困難度

評估標的專利商品化後,於市場上將專利技術作為行銷重點時,消費者是否容易理解及認同

行銷推廣越容易,專利產品能夠被消費者理解的程度越高,相對較容易創造收益,專利價值較高

移轉他人實施/授權的難易度

評估技術移轉時設備、人才、資金的需求程度

實施專利時所需的設備、人才、資金越少,則越容易被授權或技術移轉

   將各個專利評價因子對專利價值的影響進一步說明如下:

(1)產業成熟度:此指標為評估標的專利所對應的產業其成熟程度,若產業越成熟,其風險越低,專利價值更高。例如若市場上已有相似的競品或方法,則其產業成熟度較高。若沒有任何公開資料,則其產業成熟度較低。

     (2)市場規模:計算專利技術領域的年度產值,若產值越高,則表示對於該專利技術的需求越高,專利隱含的價值越高。

     (3)法令限制或檢驗要求的難易度:某些產業涉及人身安全或公共衛生,必須獲得官方機構認證核准才能進入市場販售。核准認證的程序越少,代表越容易進入市場實施專利,專利價值較高。

     (4)行銷推廣的難易度:各類型商品於進行行銷推廣時,有可能遇到法令上的限制,例如菸品不能透過廣告方式行銷、某些產品只能於夜間時段於電視等媒體進行廣告。如果行銷推廣沒有法令上的限制,而且各式行銷推廣管道均合適的話,則行銷推廣越容易。專利產品能夠被消費者理解的程度越高,相對較容易創造收益,專利價值較高。

     (5)移轉他人實施/授權的難易度:此指標為評估專利技術進行移轉時設備、人力或資金的需求程度。若實施該專利需要較少設備、人力或資金,則專利較容易進行授權或賣出供第三者使用,專利價值較高。

 

3.4潛在商品化能力

本文認為在潛在商品化能力構面上,用於評估專利品質的專利評價因子包括商品化的困難度、品質管理的困難度、提昇現有產品之競爭力程度、以及提昇企業形象及品牌價值程度。並將各個專利評價因子的定義、用途與意義整理如下表。

專利評價因子

定義

用途與意義

商品化的困難度

評估專利技術本身商品化所需時間及資金、專利技術商品化是否需要得到其他的授權等

商品化的難度越高,專利被實施獲利的難度也越高,專利價值較低

品質管理的困難度

評估品質管理的難易度

品質管理的需求越高,商品化的難度較高,專利價值較低

提昇現有產品之競爭力程度

專利技術是否能提高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優勢

產品的競爭優勢如果提高,有助於提高價格或銷售量,專利價值高

提昇企業形象及品牌價值程度

評估對於企業形象和品牌價值是否有正面的影響

品牌價值的提升有助於增加銷量和價格,專利價值相對地也得到增加

   將各個專利評價因子對專利價值的影響進一步說明如下:

(1)商品化的困難度:此指標為評估專利技術本身商品化所需的時間及資金,或專利技術商品化時需要得到其他專利的授權等。專利技術商品化的困難度越高,專利越難獲利,專利價值較低。

(2)品質管理的困難度:品質管理的需求越高,實施專利的成本將會增加,專利價值將會降低。

(3)提升現有產品之競爭力程度:專利在產品銷售時如果能在行銷上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則專利價值較高。

(4)提升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程度:專利對於企業形象和品牌價值如果有正面影響,將有助於提升銷量或是訂定較高的價格獲得超額盈餘,專利價值也會相對地較高。

 

肆、 結論

   本文定義出專利價值的四個構面為法律狀態、技術強度、市場狀態、以及潛在商品化能力,並進一步定義出用於評估專利品質的專利價值的四個構面之專利評價因子,以及說明專利評價因子對於專利價值的影響。基於以往在評價專利價值方面,主要根據專利技術的歷史財務報表和預期收益資料計算出專利價值,極少探討專利品質的高低導致價值面折價的風險本文探討了專利價值各構面中用於評估專利品質的專利評價因子,期使專利鑑價之評估能更準確。


 

* 本文係為香港商御智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專利鑑價研究小組之部分成果。

[1]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及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網站:http://www.ifrs.org/IFRSs/Documents/English%20IAS%20and%20IFRS%20PDFs%202012/IAS%2038.pdf

[3]張孟元,『無形資產中技術價值影響因素與評估模式之研究』,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民90

[4]Sam Khoury, Joe Daniele, Paul Germeraad,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Valuation Methods In Portfolio Management and Value Extraction”, les Nouvelles September 2001.

[5]劉江彬、張孟元無形資產評估鑑價之理論與實務2005

[6]阮明淑/梁峻齊專利指標發展研究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35(2):88-106 (October, 200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專利鑑價
    全站熱搜

    專利經理人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